【药材来源】荜澄茄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 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酒制(《雷公》)。宋代有炒法(《博济》)。明代仍用炒法(《普济方》)。清代则用酒浸炒(《玉楸》)。
【现代炮制方法】荜澄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果梗,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荜澄茄呈类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网状皱纹。基部有宿萼及果梗脱落的残痕。气芳香,味稍辣而微苦。
【质量标准】荜澄茄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5.0%,浸出物以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8.0%。
【炮制目的】荜澄茄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能。现今全国各地均生用。古代虽然少数医药著作有酒制和炒制的记载,但在方剂中仍多生用。酒制的目的是增强温散寒邪的作用,炒制是为了缓和辛散之性,故生用与制用基本功用一致,仅仅作用的强弱略有差异。常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小便浑浊。
【临床应用】1、脘腹冷痛常与干姜、肉桂、高良姜、吴茱萸等同用,治脘腹冷痛,喜热喜按,肢体不温,舌淡苔白;若兼腹泻,可加煨肉豆蔻、乌梅炭。亦可与良姜、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阿魏(醋、面裹煨熟)同用,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疗痛,有温中除痞,下气止痛作用,如荜澄茄丸(《宣明论方》)。2、胃寒呕逆病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以本品为丸,治反胃吐食;《图经本草》以本品与高良姜为末,入醋少许内服,治呃逆寒证。寒邪较盛者,可与干姜、吴茱萸、丁香、砂仁、炒白术等用,治呕吐清水,呃逆不止,舌淡苔白滑,有温中下气,降逆止呕作用。3、寒疝疼痛用于寒疝,亦借其散寒行气之力。如《丹溪心法》四神丸,治冷疝胀痛不已,与吴茱萸、香附、青木香同用,能散寒』E痛,理气除胀。寒重痛甚者,可再加细辛、附子。若用于寒证小便不利,或小儿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浑浊,在相应方中加入本品可提高疗效。
【总结】荜澄茄古代文献仅见酒制和炒制两种主要炮制方法,在方剂中基本上都是生用。现今临床上亦用生品。因本品虽辛温而无毒,散寒止痛作用较强但不猛烈,生用可全其药性,不论寒实证或虚寒证,只要作适当配伍和调整用量均可应用。
相关推荐:
-
干姜炮制方法与标准
云母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海狗肾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琥珀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橘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金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银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黄芪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菊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雷公藤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蟾酥炮制方法与标准
花蕊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荔枝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莲房炮制方法与标准
黑豆馏油炮制方法与饮片
玛瑙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马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精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虻虫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蔓荆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麻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漏芦炮制方法与标准
牡丹皮炮制方法与标准
龙胆炮制方法与标准
桑叶炮制方法与标准
肉豆蔻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黄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
青蒿炮制方法与标准
山楂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白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木香炮制方法与标准
礞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牛蒡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女贞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前胡炮制方法与标准